展会回顾 | 中科红外第七届大气臭氧污染防治研讨会圆满收官

4月11日-13日,由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指导,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臭氧污染控制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七届大气臭氧污染防治研讨会”在合肥成功召开。本次会议聚焦“空气质量改善与全球气候协同治理下的臭氧污染防控”主题,来自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14位院士和各省市、自治区170余家单位的知名学者、政府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企业代表等近6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1744706081308706.png


大会共设立6个分会场报告和2个青年学子论坛,涵盖大气氧化性观测与模拟、臭氧和PM2.5污染演变与来源成因、臭氧污染的健康和生态风险、极端气候与极端污染事件、臭氧与PM2.5污染协同控制理论与技术、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与气候变化协同应对策略与途径等议题,力求凝聚共识、共享智慧,推动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助力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1744707336538563.jpg


肥中科红外精密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红外”)受邀参会,携旗下ZK-FTIR-GS1000型傅里叶红外被动扫描成像遥测系统AG-FTIR-GH2000温室气体总量分析仪,以及ZK-FTIR-CEMS1000 高温烟气连续排放在线分析仪等产品亮相


1744707106116137.jpg


现场,中科红外的展位前人头攒动,吸引了众多行业客户、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的驻足围观和深入交流。


1744706851287550.png


作为中科红外研发团队的骨干力量,孙永丰博士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与与候变化协同应对策略与途径”会场汇报《复杂线型干扰下温室气体光谱特征提取方法及自适应光学调制技术》,重点推介团队研发的红外掩日温室气体柱总量地基观测系统


1744706958500810.jpg


该观测系统以高性能动态准直红外干涉仪为基础,采用太阳跟踪地基观测方式,获取高精度的大气整层吸收光谱。其通过基于仪器线型解析的非线性最小二乘光谱拟合算法,能精准反演大气中的 CO₂和 CH₄总量,为揭示大气要素的快速变化机制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此报告深入剖析了复杂线型干扰下温室气体光谱准确反演的难点及解决思路,展示动态自准直技术的高精度观测效能,并通过多环境应用案例阐明设备可靠性。孙永丰博士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发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和高度评价。

333.png


当下,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但实现“双碳”目标仍面临诸多挑战。展望前路,中科红外将持续秉承“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安光精神,以科技创新为引擎,聚焦生态环境监测领域技术研发与应用,助力美丽中国建设迈向新阶段。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电话
  • 位置